Saturday, September 1, 2007

優人神鼓_破曉

今日受欽雄之邀,前往中山堂觀賞優人神鼓與台北市立國樂團的跨界合作_破曉。

太鼓擺出來,我想著:優人神鼓做為一個優秀的、知名的表演團體,他們的特色何在?
我想,至少在表演上,他們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作為音樂與舞蹈結合的方案。
所有的音調樂器,為了旋律,動作都太細微,
絃樂如此,管樂即便是Trumbun 的動作也十分有限,常常限於幾個孔竅;
說起來只有打擊樂有可能了。
從非洲的曼波鼓我們就能見出鼓樂的律動性很強,它就是節奏樂;
而舞蹈依於節奏的程度其實遠高於依於音調的程度。

可以想見,鼓的力度在現場是能撼人的;
敲打的聲波撞擊在鼓膜上,要能有壓迫感。
優人神鼓的各方面表現還不錯,但是力度可以更猛烈而厚實,至少我是這樣期待的。

以舞台元素而言,動用了許多種類,例如樂器的品項、人聲與原民歌謠、國樂團。
但其中編鐘的場景比較令人失望,因為排開一整面大大小小的編鐘,卻只用了第一排,
在舞台呈現與觀眾期待的曲線上,這是相當不利的安排。
再者,動作的整齊劃一不是必要,甚至很多時候應該剔除,
但動作力度與表現的一致性有明顯的差距,卻是不可取的缺失;
在一排大鼓與表演者當中,中央舞者的飛旋力度速度與躍起角度,
尤其相較於左面舞者,實在是好上一截。
於是我知道,這是左面舞者的不足所致的不整齊。

中場休息時所排出的陣仗讓我很吃驚,
一方面訝於相較於優人神鼓的,那是一份很滿的表演者座席,陣仗甚大甚完整;
二方面訝於這份陣仗形狀十分近似西式交響樂團的排列,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但這國樂團的形狀真的適合如此程度地套用西方模式嗎?梨園如何還原?


爆了,如同安宇在"春江花月夜"這個曲目進行約四分之一時,說:
「到此為止,還沒有音樂,都是噪音;可惜了。]
最慘的是,我完全同意。

我對市立國樂團推出與優神鼓合作的素質之低落程度驚訝非常;
那種和絃的亂法真是匪夷所思;
弦樂的比例很奇怪,管樂奏主旋律時,擦弦樂器會把它吃掉;
而這擦弦的部分最亂,音調各彈,一片亂。
編曲有很大的問題,畢竟春江花月夜這種著名的古曲本身問題一定不大,
我自己也有古箏版的春江花月夜,非常江南水鄉的美景媚色。

在此我強烈建議採取這個年代應有的科學方式去分析這些樂器的音品,
從波型和頻率的線條去比較再加以融合,也許比較有效。
主旋律不鮮明已經夠令人渙散了,加上合不起來的和絃,其實一點兒可聽性也沒有。
南胡音品上的清宛與淒厲,跟高亢的小提琴獨奏是不一樣的,
性格不同的樂器和樂器們組成的樂團,採用相同的組合範式(paradigm),實在危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