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6, 2009

蒙古煮食記實

1.電爐為主,火力比瓦斯爐至少小三倍。熱炒不宜,勿念油炸。

2.肉食為主,五穀類主食常是小麥製品,但對米也相當熟悉。
燕麥蕎麥等皆有進口,還有一種非粟非稷的穀類,又稱兒童米,煮粥糜用。

3.有蔬菜,部分自產(胡蘿蔔幾乎全數本土),但葉菜類量少、種類也少,根莖類為主。
根莖類的確都更適合煮食或焙烤,而非炒食。

第一次在蒙古做飯,是一天早餐;
幸而是早餐,以設定而言,早餐通常比較不複雜。
唯一要開火的只不過是洋蔥炒蛋,卻成了挑戰。

四人份的蛋不過四顆,在平底鍋裡怎麼樣也不凝固;
在瓦斯爐上為搶蛋嫩,用中火以筷子快速攪炒的技巧毫無用武之處。
眼看著四顆蛋過了五分鐘還像半鍋蛋花湯,而早上九點是我們預計要出門的時間,
我才知道自己太高估了電爐的火力。
關於火力與食材的關聯,還有整個烹調過程配合火力的節約時間方式,要從頭適應學習。

再來就是食材。
這兒的肉很大塊,很少一小塊牛腱子或者秀秀氣氣的一塊里肌;
羊腿、羊肩、牛胛心,一塊塊都是說得出身體部位的嬰兒頭以上肉塊。
切的時候,心裡會非常清楚,這一隻是咩咩羊。
通常只在餐廳熬大骨湯時見到的肩胛骨,家裡常常整塊煮了吃。
不要說切這種肉實在是個挑戰,連解凍都挺不容易的。

蒙古人常吃牛羊馬,豬當然也有,雞的比例則是更少,駱駝我卻不知。
但牧業民族在處理羊肉的那股子騷味兒上有獨到之處,怎麼吃都不騷臊;
一問之下,才知道只要宰羊時不弄破羊膀胱一切好;精明人就選擇上半身的肉。

因為冬天是真正的嚴寒,肉和脂要吃得夠多。
夏天似也不改此習,整鍋的羊肉每天煮起來,除了一鍋子湯一鍋子骨和一鍋子羊肉外,
湯冷了的凝白羊脂,厚度往往有8mm這樣多。
一般而言,比起豬牛,羊肉更油,綿羊肉尤是。

但蒙古人吃綿羊,還特喜歡綿羊尾巴。
綿羊這動物,剃了毛往往一身瘦,只有尾巴肥厚寬闊,是過冬的脂肪堆積處;
蒙古人以為這是最純粹的肥肉,會單吃它。

至於其它的肉乳製品,不知實情為何,
只是蒙古人告訴我和我那膽固醇偏高的爸爸說:
吃青草的牛羊膽固醇含量最低了,比吃穀物飼料的牛羊低得多,請開懷享用。
不過除了溫差大,飽和脂肪攝取量大應該也是蒙古人心血管疾病比例偏高的主因。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