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1, 2006

歐陸與英美

目前碩班與我較熟識的研究生中,薛君本身和會穎、翟、頌都偏英美,
而大頭擺明了是歐陸一系,跟老汪做胡塞爾。

除了新老師詹康和羅麗君(薛君與大頭大推,現象學值得一聽)之外,
畢業前刻意把每一位老師的課都聽過了,故可以瞭解概況。

而我的結論是,就我們系上而言,英美跟歐陸系列的老師,
對學生而言,有一個明顯的分別:
就是對學生問題的掌握程度和回應方式;
英美的老師們個個很能夠直接針對學生的問題點做出直接回應
(即使學生有時候會把問題拉得很冗長),
而歐陸系列的老師就比較旁敲側擊一點兒,
很少直接刮到你的問題點或很少直接給出一個回應。

讓我使用個譬喻吧,借用笑話中永遠的主人翁小明:
爸爸媽媽要出國一個禮拜,叫小明把家裡的盆栽照顧一下。
小明:「媽媽,我要幾天澆一次花啊?」
甲媽媽:「兩天。」
乙媽媽:「室內盆栽三天澆一次,室外盆栽兩天就要澆。」
丙媽媽:「室內的可以兩三天澆一次,室外的兩天至少要澆一次。」
丁媽媽:「夏天要兩天澆一次,冬天就三天澆一次;
不過現在是夏天,室內的可以三天澆一次,室外的兩天至少要澆一次。」
戊媽媽:「夏天要兩天澆一次,冬天就三天澆一次;
不過現在是夏天,室內的可以三天澆一次,室外的兩天至少要澆一次。還有,不可以在正中午澆花喔,這樣水氣在土裡沸騰,會把植物的根蒸熟的。」
己媽媽:「如果你懶得澆花或怕忘記的話,可以用濕毛巾放在盆栽底下,幾乎一個禮拜不澆花都沒事。」
庚媽媽:「澆花的時候水開大一點就會流比較多在土裡,開小一點就會比較乾,你最好自己看土壤的濕度斟酌,讓土一直保持微濕又不會溢水。」
辛媽媽:「我都是每天早上看一次土,乾了就澆,不見得一次澆完每一盆。」
壬媽媽:「你會這樣問表示平常你都沒有在看我澆花,你都不關心,今天晚上我澆給你看一次,邊澆邊講解。」
癸媽媽:「我們家每一盆植物的培養說明我都留在這本資料夾裡面,你就看著每一種不同的照顧方式,照著做就好了。」

十位媽媽中,從甲到戊的前五位比較英美一點兒,
她們完全在告訴小明說:你要多久澆一次花。
愈後者在交代如何澆花這件事兒上頭愈詳細,
除了給出的資訊愈有正確的指示外,甚至說明之所以的原理。

而己到癸的後五位媽媽比較歐陸一點兒,
她們其實也知道小明問了什麼問題,不過她們看到的問題不是
「小明不知道花幾天該澆一次」,而是
「小明不希望花枯死或淹死,又不知道怎麼做才對」,
於是她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回應小明,而不只是回應小明的 這 個 問 題:

己-基於實用的立場,為小明設想一個最能達至效果的辦法。

庚-為達至一個最合適的效果,告訴小明最好的檢證方式。

辛-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小明,務求每一個問題得到最適解答。

壬-讓小明知道他為何有此一問,並現身說法,讓小明在做中學。

癸-資料型回應,讓小明知道他的問題在哪裡有正確解答,但一方面完全不正面回應小明,二方面要求小明要自己豁時間去讀資料。

小明一開始只想知道幾天澆一次花,
至於那個媽媽交代小明交代得最好,可能要看小明這個小孩的習性如何了
不過至少這裡面沒有一個媽媽會說:「叫你澆就澆,幹嘛問這麼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