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9, 2007

授業

我承認,我個人也極為不尊重在其位不能善謀其政者,白話可謂不專業的人。
不過除了心態直接有人格上的可議之處,在自我定位和表現達成的能力上,
某種程度上,他們無可厚非。

一方面這些人也許困於無知,沒有真正認識過莘莘學子們做為人的基本差異,
於是無從也能因材施教起;
二方面這些人也許囿於見識,不知道灌輸知識與活化能夠使用知識的頭腦有何差別,
於是他們缺乏問題意識,更缺乏方法論,遑論引發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潛能?
學生學業表現良好,不是他們誤打誤撞用到了合適的方針,就是學生自己資質不差;
視野狹窄的人,只有遇到甚好的運氣時,才能堵到成功。

以上二者只是可憐而已,他們可能很努力,只是所花的力氣和所做的功不成比例,
因為施力角度跟預期運動方向夾角太大,白白浪費了許多。
在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絕對是過份樂觀的期待,只可惜多數人這樣思考。

但讓學生考得好和活化他的學習,常常是幾乎不相交的兩條歪斜線;
而家長和學生,常常自畫於困頓與眼界,只期待前者;
我個人的良心所期待的,卻從來是後者。
這只是眼光長遠程度的問題,用溝通與說服,在某種程度上,對家長是有效的。

以我自己從事兩年與教育相關正職和五六份家教與幾個處所的各種技藝教學心得為例,
我以為記憶資訊的容易與否,實在不見得是資訊如何被整理成精簡的表格,
或者簡化成更短小輕薄的訊息內容,以降低所需記憶的內容量;
相反地,我以為資訊愈是豐富完整且具有關連性與意義性者,才是容易深刻長久的。
例如一份不到一百字的西晉帝系表簡譜,和一本三國演義比起來,
後者顯然能造成更為深刻且久遠的記憶,雖然資料量大到需要花很多額外的時間去閱讀。

對學習知識有深刻的體會者,才不會依附於編輯上並不良好的現行教科書。
只有高度照本宣科的能力和低度的解釋力,
被章節和缺乏實質內容的詞彙騙得團團轉,以為能背誦能解題就是習得知識;
殊不知「木質部的篩管是死的細胞」這樣的知識內容,
在缺乏對細胞壁的組織強度與活細胞的資源損耗量,
以至於毛細現象的原理和木本植物相較於草本植物不同的生存策略時,
只是以一句話呈現的背誦對象罷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