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6, 2006

Democracy and a petty bourgeois like me

我在這裡打嘴砲很久了,批評東批評西的,檢討東檢討西的,

看起來非常無謂,像所有的小布爾喬亞一樣,
整天批評政府行政效率、教改真失敗、經濟陷瓶頸……
然後摸一摸頭,縮回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裡頭,
沒啥積極的參與與作為,只是好好地過日子罷了。
小布爾喬亞、廣大的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管你怎樣叫,這就是我們的樣貌。

這些布爾喬亞的唯一實質參與就在於投票,
幾年一次,我們終於有個方便而有效的機會,
參與一場選擇,挑一個我們比較能接受的政治人物、政策、意識型態,
那是在菁英政治中,人民唯一當家作主的幾天。

也可以說是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或者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總之,投票日是重要的,所謂的turnout, what's there turned out?
那幾百個不投票的日子和投票日裡頭,不在蓋戳記的時時刻刻,
是我們這些小布爾喬亞用以決定把戳記蓋在哪裡,甚至是否去蓋戳記的沈潛,
在對政治人物的謾罵和看著孩子寫不完的作業中,
在油價的漲跌中,在颱風來襲時的新聞報導中,
在股市的紅盤或跌停板中,以及在交通堵塞中……
總比在被村長所宣導的昏昧中,甚至土霸強豪的脅迫中,再到投票間蓋下戳記好得多。

原諒我們這些布爾喬亞受到媒體的搧惑吧;
原諒我們這些布爾喬亞對時勢所打的嘴砲吧;
原諒我們這些布爾喬亞只不過在鯨豚擱淺泰晤士河時發出同情的眼光,
卻在餐桌上大啖鯊魚煙或甚魚翅吧(這實在有點兒難以原諒);
我們這些布爾喬亞的如此存在有以下用途:
一.存續著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 Buberlichegesellschaft)
二.持續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某種程度且廣泛的關心
三.對政經社文等各項人類活動提供資源與市場,使其可能發生
四.存續市民社會的活性,以使政治為社會服務而非相反的狀態。

沒有這些小布爾喬亞(個例就是:你爸你媽你自己和隔壁常來嚼舌根的李太太)
平日無謂的嘴砲交流,恐怕社會就不具有活性,
不具有活性的「社會」作為一個實體,恐把只能受制於政府或教會等機制的管束。
即便三教九流、紛亂駁雜、光怪陸離又不切實際,甚至連專家學者聽起來都像放屁,
缺乏這樣的活力,所謂民主只能是一群會投票的驢。
民主政治不完美,而且常常顯得很雜亂又糟糕,但它至少不是菁英政治;
所有既有的理想國都是菁英政治,有「通盤」的完善考量,但不符合人性。
現代化之後,我們很少「愚民」,更少有人認為自己是愚民;
民主拉平了菁英政治中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層級隔閡,
而現代化縮小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知識與資訊能力,
是我們採用民主政體,這種雜亂又令人不滿,但比較少引發暴亂的政治,
以一個強盛有活力的市民社會作為配套。


後記:
1.此文嚴重忽略媒體等因素,純就政治理論而言。
2.此文基本上了無新意,只是市民社會的舊論述。
3.此文採多元主義觀點。
4.此文除作為舊理論的paraphrase外無甚價值。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