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 2009

時空與藝術型態

這個觀察是從台灣的土製戲劇品質平均很粗劣開始的。

演員的演技從不知道台詞與導演指示本身合理的發出方式是甚麼,
到大致能解地發出了,卻在這個點和那一個點上不是人格同一的角色。
編劇和導演的問題也不見得比半路出家或者青春偶像的高明許多。
這些聯合製做出粗劣產品的組合,常常不懂得如何說故事;
不懂得一個故事有其視聽眾,而視聽眾對故事的心理延續性若能被穩定地掌握,
那麼才有故事性,
而非破碎的段落與效果的組合藉由演員與佈景等基本設定來維持其薄弱的完整度。

而說故事的能力的貧乏,的確是欠訓練。
而訓練的內容,或說所欠乏訓練之處,
和媒介的類型有關。
一個靜止的圖像是可以被修改的,我們可以用修圖軟體剪貼形變補光換配色;
動態影像也可以,但是其中麻煩程度與所需要的技術都高得多,連和檔案大小都不成比例。
因為這不單是檔案大小的問題,這是時間維度的問題。

純影像從油畫、攝影到設計圖,都是很單純的視覺呈現,沒有時間維度;
而影音卻和音樂一樣,是時間的藝術,卻又不只是時間的藝術,
多媒體的「多」這個面向在此很清楚地突出。

影音兼具,莫若以舞蹈為例。
任何舞蹈用圖片選集的方式呈現都很乾澀,
畢竟取消了時間上動態的移動本身,便舞之不舞。
在動態的軌跡上,舞蹈呈現;
呈現移動的輕重、急緩,呈現移動的來向、去向,
而移動的要素就是在一個時間點與下一個時間點上,物件在空間中的位置改變。
影音兼具者,註定時空須兼顧。

做為表演的呈現,若以時間為表演要素之一,
則註定在表演中無修正機會。
即便非線性後製技術已經發展(指剪接),也有一些塗塗改改的技術,
但一方面顧及成本,二方面基於表演之本質,
表演者仍須力求精熟以便呈現出應有效果。
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工,
說足了表演藝術為呈現的精確性所要求的練習準備,
熟練與表演工具(樂器或身體等)的控制能力決定了在時間維度中的表演品質。

No comments: